近日,省外办组织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巴基斯坦、安哥拉等7个国家的23名华侨大学留学生前往福州,深入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闽越水镇、三坊七巷等地近距离研习闽都传统,感知沉淀在八闽大地的“福”文化魅力。
留学生们走进“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在坊巷间一览中国明清建筑的风采。在咏春文化展示中心,咏春拳法中蕴藏的传统武术文化和中国精神引发了留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跃跃欲试,学习了基本的拳法招式。在寿山石非遗传承基地,同学们惊叹于寿山石雕刻而成的印章、栩栩如生的佛像和一大桌的石雕菜肴。在同利肉燕,同学们认真学习了中国非遗传统美食——“太平燕”的发展历史和制作流程,亲手体验锤肉馅、包肉燕,品尝了蕴含浓浓“福味”的肉燕。
在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考古发掘现场,同学们实地了解昙石山文化以及闽台文化交流的历史。在闽越水镇,留学生们学习水密隔舱造船的非遗技艺,了解传统青红古法酿酒的工序,近距离观赏杂技等民间技艺表演。
留学生们还将此次活动拍摄成短视频分享海外网友。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李春珍说:“来到有福之州,感受到了非遗技艺、美食文化都有满满‘福’气,我也想把这份美好祝福带给更多的人。”来自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来自巴基斯坦的周明非常兴奋,“这次研习让我了解了古代中国,中国人民非常有智慧,我收获很多,希望让更多朋友了解中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