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城是地方对外交往的重要渠道,加强和改进国际友城工作,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对于我省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友城工作的统筹指导,推动友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思路
今后五年,全省友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有关友城工作方针,坚持“讲友好,讲互利,讲实效”的对外交往原则,巩固和发展友城关系,调整和优化友城布局,积极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为中央总体外交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后五年的友城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友城布局;要实施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友城间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积极创建友城工作品牌;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环保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持以人为本,广交、深交朋友,增进人民友谊,推进交流合作。
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全省友城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我省对外开放的新要求,通过全方位开拓与世界各国的官方及民间往来,为我省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具体目标如下:
(一)数量有所增长。到2012年,全省友城力争突破80对,争取新增加30对左右。其中,省级友城5对,厦门、福州、泉州各添3对友城,其余地市各发展2对友城;对外交往较多的部分县级市拥有1对以上的友城。
(二)布局更加合理。在区域和国别分布上,考虑在我省对外的主要经贸区域、港口城市、资源富足国,新结好友城继续统筹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展资源能源合作,促进对外文化交流。
(三)领域不断拓展。在加强友城间人员往来的同时,大力开拓友城交流的领域和范围,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力争在五年内使省、市友城在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有实质性的项目交流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主体更加多元。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友城工作,推进友城交流合作。盘活现有资源,根据对外交流合作需要,分类制定计划,由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组织实施。
(五)方式更加多样。充分利用民间外交的渠道,通过省、市友协不断加强与国外民间友好组织的联系和交往。积极推动学校、医院、港口、旅游胜地等基层单位的结好,建立对口友好交流合作关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友城结好步伐,构筑全方位对外交往格局
全省友城工作主要任务是立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构想,继续巩固和加强与亚洲周边国家传统合作关系,发展美、俄罗斯、日、澳、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具有市场和资源开发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友城关系,积极构建“大友城”格局,为福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首先,要巩固和发展与现有友城间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对于实质性交往较为频繁的友城,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友城的辐射能力;对于实质性交流不多的友城,要疏通交流渠道,拓展双边合作领域;对双边关系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的友城,要采取措施激活交流渠道,进一步充实友好交往内容。
其次,要继续扩大友城结好数量,积极调整友城布局,构筑全方位、多元化、强辐射的国际友城交往格局。一是巩固亚洲友城。亚洲周边国家是我省对外经贸的主要地区,也是我省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重要地区。要继续推进与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建立友城关系。加强全省各城市多形式地开展与东南亚国家城市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通过民间交往密切福建与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的联系。二是发展欧美友城。推进以利于引进人才、技术、管理和资本,有利于实施“引进来”的战略,为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换代提供服务。三是拓展非洲、拉美、中东。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地区的交往,推动“走出去”战略,开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往渠道,促进全方位友城格局形成。
第三,要开辟有助于发展友城的新渠道。目前,发展友城的渠道主要有:一是我驻外国和外国驻我国使领馆的渠道。二是我省市领导和外国省州市长互访的渠道。三是国内外社会名人和热心人士的渠道。四是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和我民间社团组织的渠道。五是海外学子和海归学子的渠道。六是国内“三资”企业、我驻外大型国有企业和在闽外方的渠道。通过友城结好关系,建立与友城官方关系的渠道,拓展与友城民间友好团体的联系渠道,建立与友城知名人士、前国家和地方领导人、著名科学家、跨国公司、重要企业等的交往联系渠道,推进友城间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工作。
(二)充分利用友城关系,加大服务海西建设的力度
友城工作要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这一中心,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友城关系,加大服务海西建设力度。一要加大提供牵线搭桥服务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与中外友城工商组织和企业的联系,提高牵线搭桥的成功率。二要加大提供信息服务的力度。向全省各地、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提供友城发展、友城间举办活动以及友城涉外法规、风俗等信息咨询服务。三要加大提供平台服务的力度。选择条件较好的友城作为福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依托,发挥友城桥梁与企业实体的各自优势,联手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协同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友好城市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与外国有关地方政府开展以增进了解、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友好城市交流活动,与更多的城市建立起双边合作关系,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城市建设与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四要加大提供人才培养服务的力度。继续利用友城、国际友好组织等渠道引进国外专家,选派留学生、研修生和国际交流员,条件成熟时设立全省国际人才交流基金,资助研修生互派和其他形式的友城人员交流活动。
(三)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友城间交往合作
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特有优势,构筑共享友城交流平台,提升友城工作水平。要逐步建立起一套既便于集中管理又利于协调各方参与开拓和利用新友城交流合作的工作机制。加强沿海,扶持山区,重视国企,关注民营,加大对各市特别是山区友城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协调全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友城交往,做到优势互补,渠道共用,资讯共享,一方结好,多方受益,实现“大友城”工作的辐射作用和整体效应。进一步活跃全省民间对外交往活动。主动邀请国际知名人士和民间友好人士来访,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牵线搭桥作用,带动福建民间对外交往,推进交流与合作。在开展民间对外交往中,因地制宜,注意经贸和文化并重,友好和合作并重,全方位推进福建与世界各国友城之间民间友好往来。按照全省对外交往的布局,友城工作要把建立对外交往渠道、推进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友好发展合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各阶层、各组织、各单位在开展对外交流过程中,要认真贯彻中央对外战略方针,积极探索与世界上的民间友好组织建立工作联系,积极发展两省州、两城市之间的友好城市关系及基层单位的友好合作关系。在省外办统一指导和协调下,开拓更好更多的对外交往渠道,为福建对外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世界和平和谐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四、主要措施
(一)转变观念,努力形成“大友城”格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发达国家的部分城市积聚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及一大批非政府组织等相关资源,地方城市政府在国际城市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往也越来越活跃、自主性越来越大。这不仅丰富了友城资源,而且对友城工作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的友城工作要立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认真研究探讨友城工作的新特点,整合各类外事资源,不断拓展我省与国外友好城市的关系。要树立起“大友城”的工作理念,加强友好城市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相互沟通,把“搭台”和“唱戏”有机地衔接起来,协调和互动,形成积聚效应,实现友城工作主体由外事部门 “一元化”向各相关部门团结协作、齐头并进的“多元化”方向转变;友城工作方式由迎来送往的礼节性交往,逐步向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层面的实质性交往转变,使友城工作成果真正得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推动友城工作深入、全面地展开。
(二)加强调研,把握友城工作主动权。要及时分析友城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认真就友城工作中的“新、难、急、热”等问题展开调研,把握本地友城的发展现状和优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要注重从外交部、全国友协等上级部门、国内兄弟省市外事系统,以及在各类外事出访和接待中及时捕捉有价值友城工作信息,综合分析其对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供相关建议传递给相关部门、单位;要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就如何发挥友城作用,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等问题,集思广益,探讨友城作为空间和方式、方法,为福建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言献策;要加强与我省其它部门的联系,互通信息,互借渠道,共享资源,进一步扩大信息源和信息量,形成对外交往的信息网络。要针对友城工作信息单调,优势资源难以整合的现实,认真搜集友城信息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后,建立健全友城信息资源库,并将信息及时更新和发布,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三)建立健全机制,保证友城资源有效运作。要建立友城间友好合作的机制,健全相应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组织双方领导人定期进行互访,充分沟通、增强互信、优势互补,推进友好城市交往与合作。要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友城工作既要重结好,更好重成效,应扎实抓好友城协议签定以后的大量跟踪服务工作,做到既管“种”又管“收”,自始至终引导友城活动安全、有序、健康发展;要建立年度交流机制。每年召集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开一次友城工作会议,交流信息、总结过去、谋划未来,以达到整体推进友城工作,共同提高的目的。要建立友协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各地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活动。积极探索并成立福建省友协理事会、友城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等,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友城交往工作,真正做到“优势互补,渠道共用、资讯共享,一方结好,多方受益”,实现“大友城”工作的辐射作用和整体效应。
(四) 广交朋友,夯实友城工作基础。友城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做人的工作。发展友城、推进友城工作必须有一批热心友城工作的国际友好人士。要继续巩固这个基础,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多做工作,做实工作。要充分发挥已有友城的作用,广泛结交国际友人,积极宣传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加社会认知度,提高海西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我省的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通过评选“友谊奖”、“荣誉市民”等活动,肯定国际友人对我省做出的有益贡献,发挥其在友城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另外,要充分发挥我省的侨乡优势,加强与他们联系,发挥海外闽籍社团在友城结好中外引内联作用,进一步加强友城的基础工作。
(五)发挥优势,推进友城间的经贸与文化交流。在开展友城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国家城市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寻求合作的共同点、兴奋点,确保持久合作、收到实效。在经贸交往方面,要利用畅通的友城渠道,积极邀请外宾、外商参加我省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和中国(福州)海峡科技成果交易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扩大“海西”影响,拓展合作发展空间,推进友城企业与我省企业对接。要组织成立我省友协理事会,邀请国内外社团、组织和人士、优势企业等各个层次人员为会员,直接参与招商引资,增强服务海西建设的能力,努力打造“经济外事”。在文化交流方面。一要体现特色。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闽台缘、茶文化及泉州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南少林武术等富有特色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八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海峡西岸文化影响力。二要注重运作。切实把文化“走出去”工作与城市外交、经贸、教育、旅游、体育等工作结合起来,借助各种国际性的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平台,提升我文化走向世界的起点和层次。要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对外文化交流骨干企业、中介机构,增强我文化“走出去”的策划、组织和经营能力。三要提高水平。利用友城渠道,邀请外国优秀文化团体来闽交流,精心策划以“五彩缤纷文化之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增强海西文化的亲和力与影响力。要以项目为支撑,突出扩大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大力推介福建文化产品,实现由友好性的交流向实质性的交往转变,实现经贸与文化交流相动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