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4年,我市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友协颁发的“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与美国巴尔的摩市共同荣获全国友协与美国国际姐妹城协会评选的“最佳创新奖”;我市友城日本佐世保市、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市分别荣获“对华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与杜尚别市结好案例入选我国首部城市外交案例书册,为福建省唯一入选案例。
目前,厦门已经缔结了18个友城(含一个区级友城),12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分布在四大洲(非洲尚无友城),亚洲地区6对,欧洲6对,美洲4对,大洋洲2对。友城分布范围广泛且较为均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友城”格局逐渐形成,为厦门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城市国际化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着力点一:突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领导重视,以高层互访带动友城交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一直十分重视友城工作,从促进我市大开放、大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领导我市友城工作。市领导每年多次到友城工作部门调研,并指导提升我市友城工作水平;每年都将友城工作结合到出访工作任务中,如,出席友城的重要活动、宣传推介厦门,直接推动了厦门与友城间的交流与合作。
友城间高层互访在增强理解与互信的同时,带动了友城间全方位交流合作。目前全市18个友城全部实现高层来访,市领导也分别走访了我市半数以上友城。以今年为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于3月率团访问惠灵顿,并在国会大厦用英文发表演讲,系我国地方领导人首次在当地用英语发表演讲,引起较大反响。代表团与新方签署了夏商集团与新西兰贸易伙伴的多项战略合作协议。仅仅上半年,我办已接待包括泰国前副总理、东盟副秘书长、柬埔寨文化部副部长和美国、新加坡等国驻华大使等重要外宾团组87批301人次,其中包括法国尼斯政府代表团、韩国光阳市副市长率领的代表团等友城及友好交流城市团组9批96人次。
二是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统筹规划发展。做好厦门友城工作必须坚持和维护国家外交大政方针,时刻与中央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确保厦门友城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外交决策部署。如,2014年,配合习主席访问新西兰,刘可清市长出访新西兰惠灵顿,出席“中新市长论坛”,签署共建“中国花园”备忘录;促成2015年“中新市长论坛”在厦门举办。
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重在实效”的友城发展原则,着重结合我市实际和特点,科学编制我市友城发展规划,除了突出规划在友城工作中的规范、引领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友城交流交往。同时,在规划中注重突出重点,主动加强海上丝绸之路和以杜尚别市为代表的丝绸带的沿路沿带国家交往力度,努力填补友城关系空白。
三是创新机制强化合力。不断健全友城工作机制,强化市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外事主管部门主动加强与卫生、教育、旅游、文化、商务等部门的工作对接,形成合力,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友城服务于经济、文化、对外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作用。
我办注重务实对接,针对友城团组的需求,安排项目推介、园区和企业考察,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提升来访实效。如,积极协筹备我市学生赴友城(韩国平泽、荷兰祖特梅尔和德国特里尔等)参加夏令营及青少年艺术交流等活动;组织我市歌仔戏、南音艺术家8月赴泗水参加“跨文化艺术节”,推动双方的合作与交流。
着力点二:以服务厦门发展为根本目标,优化友城布局
一是将友城工作与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有机融合。增强友城工作服务发展的主动性,进一步发挥友城作为厦门对外交往合作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吸引符合厦门发展需要的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高端资源,为厦门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五大发展”示范市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是有针对性选取知名度、产业匹配度高的城市结好。我市友城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有2个首都,有4个城市是所在国家的第二大城市,有13个城市是港口城市;法国尼斯、马来西亚槟城等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希腊马拉松市是马拉松比赛起源城市;英国的加的夫是“信息化名城”。
三是抓契机拓中亚、布局北美补短板、抓稳欧洲固基础。2012年,我市主动配合中央总体外交,利用区位优势,及时谋划中亚友城布局,在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访厦之际,积极推介我市与其首都结好,并于第二年由刘可清市长率代表团访问杜尚别,正式签署两市结好协议,杜尚别成为我市在中亚首个友城,为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成功地抓住契机开拓了中亚。此外,在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下,2012年我市与著名的旅游城市加拿大列治文市正式结好,并与加拿大科技之城——万锦市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关系。与此同时,与美国的交往也全面铺开;2014年与法国尼斯正式缔结友城,弥补了我市在法国友城布局的空白。
着力点三:深挖友城资源,让交流与合作更加务实高效
一是致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强化经贸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举办投资说明会、行业对接会、走访企业等形式,成功促成了友城间一批合作项目成功落地。如,促成厦门与美国巴尔的摩共同建设的网上商贸对接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促成中国首家墨西哥龙舌兰酒展示馆在厦落成;促成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市与中绿集团、中澳企业家联合会就相关项目达成合作;促成新西兰著名文创产业吉普森集团就参与厦门博物馆相关展览设计等。
二是致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强化平台搭建。2011年以来,成功将“中国(厦门)国际友城论坛”、“厦门国际友好音乐会”、“南洋文化节”打造成友城间共谋合作的公共外交平台,友城合作呈双边向多边发展态势,极大提升了厦门的城市国际知名度。“中国(厦门)国际友城论坛”是9.8投洽会期间外宾参与率最高的国际性活动,迄今成功举办11届。是全国友协唯一落户地方的固定品牌。2015年在厦举行的中国—新西兰市长论坛,中新两国20多个城市市长参与,反响热烈。“南洋文化节”是配合“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市乃至我省加强与东盟各国交流交往打造的重要平台。举办以来规模、水平、影响力不断提升。2016年第5届南洋文化节成为国务院批准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19个项目中唯一一个由地方政府牵头主办的项目,备受关注。“厦门国际友好音乐会”是市友协2011年首创的以艺术会友,通过优秀文化的展演,搭建与外交官、在厦外籍人士等沟通交流的平台。已连续举办六届,层次和规格不断提升。各国驻华外交官、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总统、友城市长、厦门市主要领导等都曾出席音乐会。
三是致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强化文化交流。积极探索用公共外交思路来策划文化交流活动,把优秀文化“引进来”,让市民直接接触友城优秀文化;让民族文化“走出去”,更好地传递了中国发展的声音,更好地提升了厦门城市软实力。如,对接引进韩国木浦市立舞蹈团来厦举行舞蹈专场演出;德国特里尔市剧院来厦举办芭蕾剧目演出;德国莱法州弦乐团来访举行音乐会;法国尼斯著名小提琴家来厦参与“中秋旅游嘉年华”演出等,活动受众达数十万人,得到广泛的赞誉。又如,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剧场举办厦门与惠灵顿缔结友城关系25周年专场晚会;连续两届参加在韩国光阳举办的“国际梅花文化节”;厦门闽南神韵艺术团为日本宜野湾市建市50周年庆典演出;厦门爱乐乐团赴马来西亚槟城演出等。
着力点四:致力合作的可持续,构建“大友城”格局。
一是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大友城”。纵向分层级建立“市级友城—区级友城”,横向以友城为交流基点,拓展一批友好交流城市、友好协会、友好港口和友好学校等对口友好交流单位。近5年来,首创厦门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对外结好和设立联络点4对;指导厦门港缔结友好港4对;推动并指导同安区政府与爱沙尼亚纳瓦市签订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指导韩国光阳市白云高中与厦门科技中学、法国塞维涅中学与厦门一中等一批基层单位缔结对口友好交流关系。
二是强化人才交流,致力于可持续合作。积极牵线搭桥,以校际交流、专家授课、专业研修、竞技比赛等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开展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办学或互派师生交流。如,法国塞维涅中学与厦门一中签订合作协议;韩国光阳市白云高中与厦门科技中学建立友好学校;厦门理工学院与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日本冲绳县宜野湾市与厦门理工学院、立陶宛考纳斯艺术学院与集美大学、巴尔的摩理工预科学校与厦门科技中学等互派师生交流等。互派专家交流合作。如,加拿大白求恩医学发展协会心血管外科专家组与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厦大附属心脏中心开展学术和临床交流;享誉盛名的美国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合作关系等。选派业务骨干赴外研修。如,连续两年选派“合作交流研修员”赴日工作;近期内还将选派两名外事干部赴韩国、德国友城交流研修。选派优秀青年参与国际赛事和交流。如,选派青年运动员参加友城国际马拉松赛、国际羽毛球锦标赛、主题演讲比赛等。
三是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动力。近年来,我市友城工作质量效益的提升得益于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精神,主动适应厦门新形势新变化,及时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完善工作机制,不断释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我市推进城市国际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自贸区建设等决策部署,为友城工作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思维,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才能使友城工作永葆生机活力。
注:本文系李啸平代表厦门市人民政府,在2016年6月27日厦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所做的《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