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外国记者眼中的福建(二)

来源:省外办国际新闻与经济处 发布时间:2022-12-01 18:32
相关文章:

  近日,来自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28国媒体记者组成的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国记者团访问福建。我办将陆续摘录外国记者在各自新闻媒体和海外社交平台刊发的记录在闽参访情况的文章。

  厦门:中国海上的一颗“生态文明”之珠

  摘自墨西哥电视6台记者弗朗西斯卡·马特奥报道

  厦门是“绿色未来”的实践标杆,这座城市将资源的经济利用与居民的基础设施相互结合,却并未损害环境。

  厦门将“生态文明”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厦门这样的现代化城市而言,统筹利用当地海洋资源与山地资源非常不易。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足足付出数十年心血才得以实现这一目标。近十年来,厦门市在先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丰富海洋美食和城市自然美景维护等方面所作的努力有目共睹。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仍然充满活力。

  习近平在担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之前曾在这座城市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厦门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为中国最早向外国开放投资和贸易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习近平带头实施了部分经济发展项目,当时的厦门呈现出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景象。

  1985年至1988年间,习近平曾担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当时这个港口城市刚刚被划定为经济特区。习近平领导的一系列改革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寻求“立足厦门岛内发展,实现全市平衡增长”。自2012年以来,他在领导实施的一系列项目中的各项指示至今日仍为人称道,如治理筼筜湖以及在白鹭洲公园中创立筼筜书院。筼筜书院既充满书香气息,又具有科学意义。两岸专家和学者在书院开展文化交流,共谋生态发展。

  由此,2007年提出的 “共享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有关讨论成为中国对于“绿色未来”的愿景,影响着中国各项政策的制定,也逐渐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都市中落地生根。最初,该理念仅仅是中国国内提出的一项愿景,但随着“一带一路”等全球倡议的提出,如今,中国所开展的一切合作都基于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承诺,这是恢复国际秩序合作与稳定的政策基础。为此,中国必须首先从国内开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然,此举体现了中国在经济方面的考量:建立全球生态文明需要构建一个整合基础设施、贸易流通、资金融通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网络,而厦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筼筜书院,湖泊保护中心的工程师们回忆起2017年金砖会议期间,厦门作为生态文明城市的典范,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赞誉。工程师傅迅毅表示:“建设一座美丽的城市并不容易。”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他还记得筼筜湖当年的恶臭曾引来成群的苍蝇,降低了当地人生活质量。厦门六区目前共有常住人口528万,与世界上无数工业城市一样,无节制的工业发展曾对厦门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掣肘厦门的生态环境建设,而厦门却克服了这一挑战。2022年,厦门已然成为中国的“海上花园城市”。

  自十六世纪以来,厦门与欧洲开始进行贸易往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厦门商业活跃,工厂林立,导致环境恶化。当地人回忆说,当时蚊子大量出现,苍蝇成群结队,全家人不堪其扰,不得不躲在蚊帐里看电视。因此,当地民众要求对筼筜湖进行清理,习近平主席与省政府当即采取行动。

  如今,厦门的每一棵树木和每一块石头都弥足珍贵。对于在习近平主席的故乡——位于中国北方的陕西省富平市而言,这样美好的生态环境令人心驰神往。总书记在思想上为湖泊治理指明了方向,经过系统研究,公民有序参与其中,令筼筜湖焕发生机。同时,厦门也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方向,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自1974年起就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厦门则在2000年左右加大这一方面工作力度,因为保护生态环境并非是一项孤立于整个城市和经济环境的政策。2018年,历经三十多年的学习与坚持,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厦门的城市经济蓬勃发展,要想在这里治理环境污染,只有通过国家的力量才能实现,而只有中国才有足够强大的国家公信力与权威。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数十家需进行垃圾排放的企业要进行搬迁,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许多工厂并不理解对生态平衡的追求,但仍然停止他们在厦门的生产活动。厦门政府非常坚定,通过与理念相同的企业合作,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拯救项目。湖泊等标志物不仅是城市中心的一部分,也是候鸟白鹭的家园。

  在这个治理项目中,特别的海水、树木和鸟类共同构成筼筜湖颇具特色的湖泊环境。其他治理方案根本无法照搬照抄。一切环境政策都必须从客观现实出发,并且需要专业人士的积极参与。当前的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海洋能源,因为该湖设有潮汐能排水系统,一旦水位上升,均匀的潮汐能可以排出多余湖水。通过这种可持续且和谐的方式,筼筜湖的养护完全无需用电。

  红树林种植是厦门市早期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之一。2000年,作为示范区的厦门开始种植红树林。现在,25000平方米的红树林已然成为厦门市鸟——白鹭的家园。动物有家可栖,鸟类有枝可依,与厦门市民共同在城市里过着休闲自在的生活。

  还有一件引人注目的奇事:厦门市在一条道路正中间保留了一棵树。行人途径此处非得低头不可。可当地人宁可弯腰走路,也不愿意砍树,这是一种与自然共存的方式。这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大学教授,在他看来,生态文明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福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筼筜湖的治理实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走向世界的一个鲜明例证。当地人表示,保护生态环境是对家园的承诺,也是向未来迈出的坚实一步。除此之外,依照当地法律,允许对各种环境项目进行管理和保护,后世仍将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并行。

  此外,厦门市政府通过举办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实现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充分利用。这项倡议由市民发起,旨在利用该市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并发挥其北纬23度的热带气候优势。与之位于同一纬度的还有古巴和墨西哥,所以此处的气候与美洲热带地区的城市以及非洲部分地区相似。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厦门拥有美丽的山景、良好的空气以及成为国际大都市的能力,数百万居民在此安居乐业,使厦门成为中国海上真正的“生态文明”之珠。

  (文中照片均为记者本人拍摄)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